第二十七章(4/19)
雨事件,就看你涉足多了。都说在中国当官是个高危行业,危在哪里?
危在你必须跟定一条线。如果你跟的是像赵德良这种不为个谋私利的线,那是你不知多少辈子修来的福气。像赵德良这类官员可遇不可求,相当一部分官员,在他们跟线的时候,早已经向前伸出了一只脚。如果不伸这只脚,他们踏不上那条线。因为伸出的这只脚,他们不得不伸出另一只脚,没有
账又哪有出账?为了讨好线上官员,他不得不送,送了之后,便要想办法捞回。
这种事,大概和搞婚外一样,第一次做的时候,吓得要死,这也担心那也担心,睡着了都会被梦吓醒。做的次数多了,心理底线就不存在了,胆子也就越来越大。是
都好色,是
也都贪财。这种本
是否成为惯
,只在于风险评估的结果。风险如果远远大于收益,肯定没
去
。相反,收益如果远远大于风险,甚至表面上看去,只要你做得好,根本就不存在风险,就会趋之若鹜。唐小舟很理解某些
的心理,刘成雨跟定的是陈运达,到了陈运达这种地位,风险基本上没有了,即使有,以陈运达的政治智慧,大概也可以消弹于无形。
既然如此,跟定刘成雨,风险自然也是最小的。可世上的事,不能这样推论。不怕一万,也还有万一的时候,市级和县级,又是腐败案高发地带,除非你早已经把自己打造成绝缘体,否则,任何浇幸,都有可能令你万劫不复。和这些电话纠缠的时间太长了,唐小舟要集中全部心智应付这些,竟然把一件重要的事,忘到了脑后。可他不知道,方昌伦向温瑞隆进行了报告,说是唐小舟有电话找他,似乎是有很重要的事,说是晚一点再打过来。温瑞隆意识到,如果不是为了公事,唐小舟大概不会说晚一点再打过来的话,或者事
不那么重要,他会直接告诉方昌伦,再由方昌伦转告。既然有了这样的前提,说明这确实是一件重要的事。
而唐小舟既代表着常委办,又代表着赵德良。温瑞隆身在国外,不明白省内的况,只好等。那边的
况,唐小舟自然不知道,他还在一门心思应付那些电话,等那些电话轰炸稍稍弱一点,他看看时间不早了,离开办公室,驾车回家,把这件事完全忘了。
第二天上班,江育奇给唐小舟打来电话,问他,昨天你没有向瑞隆省长通报?听到这话,唐小舟才知道自己犯下大错了。他连忙说,我打过电话,当时,瑞隆省长在越南谈很重要的事,我又不好告诉方昌伦,想着晚一点给他打电话,结果事一多,没顾上。江育奇显得有点恼火,说,小舟啊,你也在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