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五章(15/17)

的历史剧中,历来有忠之分,其实在一个朝廷之中,是无所谓忠的,任何一个,都是皇帝的臣子。阵线分明的根本原因,只不过在于皇帝需要他们之间的矛盾,利用这种矛盾,才能达成权力平衡。

许多历史学家认为,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物曾国藩,拥有绝对实力推翻清朝的统治,然后取而代之。但曾国藩这个是个死脑筋,受家文化影响至,没有丝毫反皇权思想。所以,他杀太平天国的时候,被称为鬼剃,但对待满清皇室,他却不敢有半步越距此外,历史学家还认为,曾国藩和左宗棠,是最应该成为联盟的,就因为左宗棠以问鼎为暗示,希望曾国藩造反,曾国藩同样以问鼎作答,拒绝了左宗棠,两此后便渐渐疏远,甚至有成为政敌之嫌。

这些认识,显然只是文之论学者之论,而不是政治家之论。曾国藩虽然也是一介文,但首先他更是博通古今的大政治家,他考虑问题,肯定是从政治的角度而不是从文化的角度。他肯定早已经看清,自己如果起来造清朝的反,清朝确实可以被推翻,但最终是不是由他曾家坐天下,就难说了。且不说清朝当时还很强大,单是战端一开,左宗棠、李鸿章这些,到底会站在哪一边,实在是一件无法预料的事。至少,他看清了一点,左宗棠和李鸿章是绝对不肯对他俯首称臣的。这两力量和任何一力量联合,自己就可能死无葬身之地。如果他不造反,那么,就势必涉及同左宗棠以及李鸿章的关系处理问题,尤其是左宗棠。他如果和左宗棠走得很近,满清朝廷的那些官员们,就会睡不着觉,一定会想办法将他和左宗棠置之死地。他要拥有既得利益,只有一条路可走,那就是和左宗棠闹矛盾。他们的矛盾越,满清朝廷心理上就越舒坦。

如果从这种阴谋论来理解赵德良,似乎也说得过去。但唐小舟觉得,赵德良是一个大器的,是一个几事以工作为重的,他不至于也不屑于玩这种小手段如果不是玩这种手段,那他为什么在陈温矛盾中和稀泥?更进一步思考,唐小舟想到了一种可能,赵德良不能有任何动作,同样是出于平衡的需要。

如果说官场是海,所有的官员,就是海里游动的鱼。那些科级部处级部,只不过是这个海里游动的小鱼小虾,大鱼只有那么几条,赵德良是最大的那条,陈运达和温瑞隆都是大鱼。两条大鱼发生矛盾,哪怕是冲突,只要目标不是最大的那条,那也只是矛盾和冲突,也是可以调和的,可以平衡的。一旦最大的那条鱼加其中,就没有平衡可言,一定会出现大的混,并且最终导致权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