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章(6/12)

进京,其中一个任务,就是协助刘铭钰跑一跑这个项目。

事后仔细一想,现在全国都在叫产业转型。产业转型怎么转?有条件的,向技术密集型转,江南省只是中南不发达城市,就算曾经属于教育大省,出了不少才,可这些才也是墙内开花墙外香,都替别搞发展去了。江南省要和别竞争高科技产业,不是不可能,起点也实在太低了些。相反,如果通过第三产业来实现转型,相对要容易得多。这或许就是赵德良极其看好这个项目的原因?问题是,这个项目太大了,能否跑得下来,实在是个未知之数。

将自己和赵德良安顿好,唐小舟已经接到无数的电话,包括温瑞隆在内,都希望和赵德良谈一谈。唐小舟也知道,这个晚上一定不会安宁。同时,如果太安宁了,也不是太好,毕竟坐在火车上,显然不适合批阅文件,唐小舟还是得替赵德良找点事做。

唐小舟向赵德良汇报说,有这样几件事。第一件事,有几位领导希望到包厢来坐坐,包括瑞隆副省长,能宪厅长以及铭钰副市长等。第二件事,有几个记者想就这次北京的活动,做一个专访。

赵德良打断了他后面想说的话,吩咐道,这样好了,你让瑞隆同志和能宪同志过来,我们一起和记者们谈一谈。也不要搞什么专访了,可以随便地谈谈。

唐小舟离开包厢,来到隔壁包厢。温瑞隆的包厢与之相邻,门开着,显然是在等唐小舟。见唐小舟进来,温瑞隆招了招手,说,小舟,坐。唐小舟说,不坐了。有些记者想给赵书记做专访,赵书记的意思,想叫省长一起和记者们谈一谈温瑞隆站起来往外走,唐小舟将他领进赵德良的包厢,自己却没进去,而是带上门,在走道上给曹能宪打电话。因为和书记省长一起出差,曹能宪自然不能定包厢,是在软卧车厢,有几步距离。给曹能宪打过电话,又给记者打。提出这一要求的是徐稚宫,他当然不好只叫徐稚宫一个来,所以先给电视台记者打了电话,又给另外两家媒体记者打了电话,最后打给徐稚宫。

包厢的空间太小,又太豪华,这样的场景,如果播出去,可能产生不太好的影响,电视台的记者要带摄像机,被唐小舟拒绝。四家媒体,每家媒体只允许一名文字记者进去。即使如此,四名记者加上三位领导,包厢里也显得有些挤。

这是一场关于做大做强乡镇民营企业的谈话,也是关于江南省农业转型的谈话。唐小舟出身在农村,对农业和农民是极其关注的,不过话说回来,农村和农业,就那么点事,说一千道一万,在整个中国经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