序章(1/7)
本文并非纯色文,其中有大段甚至是整章的非色描写。本文中所有
物均为化名,地名均不符实。同时,应原型
物要求,对一些
物关系、涉及事件等不予叙述。部分
节、对话,因时间久远及其它原因,由作者推断而成。文中所有
物的心理活动和言行并不能作为对其所属群体的参考。读者现实中的误解和因此带来的损失,作者概不负责。
故事,要从一九九五年说起。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,在此就不一一提及了。
对于李秀玲而言,这一年发生的大事只有两件。第一件事,是自己下岗了。
九十年代的东北三省暗涌动,国有资产被大量倒卖,地方黑恶势力横行,政府机关无为腐败。李秀玲所在的市变压器厂在停产两年,停发工资一年后,终于无法维系,轰然崩塌。三月的市,阴雨绵绵,变压器厂的职工顶着倒春寒,围堵厂机关,集体到市政府上访,甚至一部分
偷偷跑去首都想“告御状”。
李秀玲被里挟在中东奔西跑,直到五月底,终于无法扭转自己失业的事实,拿着一张政府签发的“白条”,回到家里。那上面长篇大论的印着许多话,前面的都是一些大不了重
再来的豪言壮语和政府绝不会抛弃下岗职工的凭空保证,只在最后简单的写着李秀玲和她的工友们的下场:由于厂子被收购需要时间,政府资金周转需要时间,大量安置下岗职工需要时间……下岗安置费、最低生活保障费暂时拖欠,扶植再就业敬请等待通知,望广大下岗职工积极寻求自身出路,为国家体制改革减轻负担。
变压器厂这样的况,在市不是第一个,也不是最后一个。一个又一个国有企业的倒闭,使得社会上一下子出现了大量闲置
员,偏偏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,国有企业简直数不胜数。饭还得吃,生活还得过,钱是一定要赚的。然而李秀玲和其他
一样,忽然发现自己除了本岗技术,其它的什么都不会。而目前社会上,什么岗位都不缺,无论是否需要技术。
太多了,连擦皮鞋,一夜之间都形成了整条街的规模。李秀玲在出门找工作和回家的路上,又奔波了一个月。到处都是
什么都行只要能挣钱的
,到处都是冷脸、无视和欺压。原来一个月四百元的工作,现在市面上普遍行
只有三百,还不是谁都能找得到的。她由此
刻的理解了究竟什么叫做“负担”。退一步说,就算找到这样一份工作,家里微薄的积蓄早已用尽,前年出生的
儿嗷嗷待哺,因公负伤的丈夫也需要大量的治疗费用,这点钱,仍然是杯水车薪。万般无奈之下,李秀玲在昔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